浓情端午 连云港市全城充盈传统文化味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09:08 信息来源:连网 阅读次数: 字号:【

端午节,不仅承载了国人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向往,也是氤氲文化气息、传扬文化根脉的良好契机。2018年的端午节恰好遇上足球世界杯,但传统文化的味道丝毫没有被冲淡,在港城大街小巷,弥漫着浓郁的传统节日味道,透出传承了千百年的文化气息。

全家齐动手欢乐过“粽”节

(□武娜卢芳)

18日一大早,海州区路南街道朝阳社区的张文秀家里便挤满了人,有的整理粽叶,有的舀糯米,还有的塞蜜枣……原来,他们都是张文秀的家人,一家人正忙着包粽子。

每年端午节前,张文秀都会提前到菜场去买粽叶、糯米、大枣、花生等食材,端午节前两天,一家人不管多忙,都会聚在一起包粽子。“自己包的粽子,既合口味,又吃得放心,比市场上卖的好多了。”张文秀边包粽子边说,“最主要是人多图个热闹,有过节的气氛。”

上午,笔者来到张文秀家,看到大厅里摆着一盆蜜枣、两盆糯米,还有一小盆花生。小孙女也忙着跟奶奶学包粽子。她边递粽叶,边问诀窍。“包粽子也需要技术,卷粽叶的时候,要先卷成圆锥形,左手捏住粽叶一角,右手将粽叶的另一角往里卷,下面用力拉紧,上面放松一些,然后,再根据你要包的分量放上糯米和配料。”张文秀边说边示范,“捆绳的时候,要两手捏紧粽叶,用绳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缠两圈再打结,注意不要打蝴蝶结或者其他容易散的结。”孙女按照奶奶的教法,学着包了一次,但第一次并没有成功,在边上看着的姑妈就着了急,忙拿起粽叶,手把手教了起来,有样学样,这次小姑娘勉强将粽子捆在了一起。看见她小有成就,一家人都特别开心。就这样,大家边拉家常边包粽子,笑声阵阵,其乐融融。

全家人忙活了三个多小时,终于将粽子包好了。中午,餐桌上一顿丰盛的饭菜配上一盆清香四溢的粽子,张文秀一家人甭提有多热闹开心了。

据了解,像张文秀这样,自己在家包粽子的市民还有很多,他们通过包粽子感受节日的氛围,也让传统民俗得以传承。

市民感受端午传统文化

(□顾晓昕)

“五月五,是端阳。门插艾,香满堂。吃粽子,撒白糖。龙舟下水喜洋洋。”这首童谣生动描述了中国人喜庆端午的热闹场景。6月18日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,除了包粽子,许多市民家庭也纷纷按照传统习俗,过了一个充满文化味的端午节。

18日上午,家住水墨江南小区的刘先生一家吃过早饭,便带着孩子来到东盐河观看赛龙舟。看选手们个个奋勇争先,孩子也兴奋地一个劲拍手叫好。“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,是我们中国端午节一项传统的活动……”刘先生耐心地向孩子介绍了端午赛龙舟的由来,孩子也非常有兴趣地倾听着。刘先生告诉记者,之所以要带孩子来看赛龙舟,不仅仅是图个热闹,更是希望孩子从小就能感受传统文化的氛围,能够更好地传承。

中午吃完午饭,家住九龙城市乐园的市民张阿姨在家里的大门插上艾草,并用煮艾草的水给小孙女洗了澡,然后又仔细地给小孙女脖子上戴上香包,手腕和脚踝上系上丝绒线。戴上了香包和彩色丝绒线,小孙女也非常高兴,不时地摸一摸。“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绒绣的,包里除了装些雄黄、苍术,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,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。五色丝绒象征五色龙,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。”张阿姨说,这些都是老传统,也是大家美好的祝愿,应该一代一代传承下去。

对于端午节,市民们表示,在社会发展和文化崛起之下,端午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节日,更被人民赋予了躲避灾祸、祈福美好的愿望。端午节怎么过,在吃粽子的同时,我们还可以给孩子们讲讲那些传统文化中的故事经典,让这种传承一代一代接力下去。


▲近日,连云区连岛街道党员志愿者来到大路口社区,陪伴社区小朋友们“童”绘彩蛋迎端午,共同享受传扬传统节庆文化带来的乐趣。通讯员朱华南易敏摄影报道

部分端午民俗元素难觅踪迹

(□陈炜)

采粽叶、包粽子、煮鸡蛋、吃粽子、划龙舟、挂菖蒲……伴随着这些熟知的习俗,端午节已在海州地区流传了几千年。记者探访端午节市场时发现,与粽子等商品化的民俗产品不同,百草露水、雄黄酒、钟馗画像等端午元素已难觅踪迹,致使部分市民想重温传统习俗遇到尴尬。

17、18日两天,记者探访端午节市场时发现,随着一些端午节元素的逐渐消失,部分古代习俗也逐渐远离生活。记者先后探访了市振兴农副产品市场、苍梧生活广场、直销市场等大型市场发现,目前市场上保留的端午元素越来越少。随后,记者又走访了七八家大型蔬菜市场及超市发现,在大型市场的蔬菜摊位上,已很难采购到粽叶、糯米、香包等与端午节相关的消费元素,苍梧生活广场只有最东边一个蔬菜摊位在出售粽叶、艾草、鸡蛋。

记者注意到,市区周边只有部分居民还在保留着传统习俗。在海昌路直销市场等生活市场,尚能看到三三两两出售艾草及粽叶的摊贩。由于城管部门管理严格,严禁路边摆摊设点,街头路边很难见到零售荷包、绒绳的流动摊点。每年在市区福康路头出售艾草、菖蒲的板浦居民李锦秀告诉记者,每年她都会采摘艾草、菖蒲等来销售,往年每天能够销售200把左右的艾草,而今年,每天只能销售20多把艾草。记者骑车查看了四五条道路后发现,由于禁止路边流动摊贩摆摊设点,加上端午市场的荷包等民俗产品利润微薄,只有少数的饰品店顺捎卖点荷包等民俗物品。

民主路一家饰品店老板告诉记者,今年在店内经营荷包等物件,销量骤减,好多人在路边看不到摊点,也就没有了购买的想法。记者耗时一个多小时寻遍整个市区的菜市场及日杂商店,也没有找到有销售雄黄酒、钟馗画像等与端午节相关的习俗物品。

在海昌路直销市场,记者随机询问了数位中年妇女,端午节是否还在传承采集百草露洗眼的习俗时,多数人回答说早就没有这项习俗了。一位张姓阿姨说,她小的时候,每逢端午节,父母都会自己采集百草露水,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几乎无人保留这项习俗了。

住在海州区海宁小区的张先生说,他记得小时候,端午节天一亮,家家户户的门窗上,都要插两棵艾草和两棵菖蒲。最近这些年,只有部分老年人还保留着端午插艾草、挂菖蒲的习俗,年轻人已很少关注这一习俗了。如果不是郊区的村民在端午节前后来销售艾草等,市区已很难见到艾草与菖蒲了。

佩戴“香荷包”也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。端午节把香荷包挂在孩子胸前,能辟邪驱瘴气。然而记者发现,目前市场上虽然能够买到香包、绒线等传统手工物件,但多是成批缝纫制作,且大部分不是手工做成的“个性香包”。

传统文化融入百姓生活

□徐誉宁陈瑾瑾闫玉梅

“挂艾草、吃粽子、做香包......”又到一年端午时,作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日,端午节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多年来,港城多家社区一直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,让居民感受端午民俗的同时,也引导居民自觉传承传统文化。

“包粽子比赛现在开始!”作为每年端午节庆祝活动的标配———包粽子,节日当天,海州区万润社区、机关社区等社区都举办了包粽子比赛。笔者陆续在这些活动现场看到,几十个居民围坐在一起,纷纷拿出了练就多年的本领。卷粽叶、装糯米、压实、捆扎,每个动作都显得十分娴熟,不一会工夫,一个个造型精致的粽子就新鲜出炉了。“不仅如此,在包粽子比赛后,我们还专门组织这些老人向辖区年轻人传授包粽子技巧,并将包好的粽子、端午慰问品送给辖区的困难群众,传递浓浓人情味。”新浦街道万润社区党委书记武静介绍,前些年他们发现,大部分年轻人都不会包粽子,为了让这一技能得到很好的传承,他们专门号召辖区一些年轻人抽空来学习包粽子技巧,在老人多年的“传帮带”下,现在社区有几百位年轻人掌握了这门技巧。

“教育要从娃娃抓起”,而传统文化的传承,更是要从孩子抓起。端午节到来之时,机关社区的志愿者们来到市机关实验幼儿园,将缝制香包的技能教给小朋友们,在志愿者的帮助指导下,孩子们个个兴致盎然地动手装香料,短短一上午的时间,80个别致而富有个性的香包,就展现在了大家面前。活动后,孩子们自豪地将自己制作的香袋送给老师和家人,让大家共享传统节日带来的乐趣。“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都不会制作香包了,我们举办这样的活动,目的是希望孩子们学会这一技能,将来能够将这一技能更好地传承下去。”新浦街道机关社区工作人员介绍,教孩子们制作香包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,孩子们学会后,还把这一技能教给了父母,让更多的人学会了这一技能。

据了解,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学校、社区等基层部门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,不断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,进一步增进了广大市民对传统文化的了解,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。新浦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,如今人们对端午的认识、理解和过端午的形式都发生了变化,但端午节作为中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,其精神内核应该被人们一代代继承下来,并以越来越多样的形式传扬下去。这一场场多姿多彩的节日活动,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,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。


端午节当天,东海县温泉度假区开展了以“趣味端午传承文明”为主题的活动,孩子们通过立体画、长卷等形式尽情画出“我心中的端午”,并与家长们开展趣味龙舟赛,感受端午民俗。连云港日报全媒体记者樊晓姝通讯员张开虎摄影报道

传承传统文化应从点滴做起

□袁春梅

端午节前的港城街头菜市,粽叶、各种口味的粽子飘香,不少市民提着粽子礼盒,急着与家人共度这个传统节日。刘军也不例外。然而,身在异乡的他,只是象征性地买了一袋真空包装的肉粽子。端午节三天假期,他的时间被各种聚会占满,但似乎都和这个传统节日扯不上边。

“对于节日,我每次都是充满期待,但真正到了那天却觉得很乏味,端午节更是如此。”在港城从事销售工作的刘军说,几个传统节日中,感觉端午最寡淡,除了吃几个粽子,多放一天假,与平时并没有太大区别。

记者走访发现,对于大多数人而言,端午节的种种传统习俗渐行渐远,似乎这个节日所留下的,仅仅是吃粽子这样简单的意味了。

“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,按照传统习俗,在这一天,人们要赛龙舟、插艾草、吃粽子,进行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。2006年,经国务院批准,端午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”市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徐洪绕介绍。

徐洪绕告诉我们,其实在港城,端午节的习俗在全国范围内还是比较独特的,纪念的不是屈原,而是大禹和乾隆。比如挂菖蒲和艾草,就有为大禹祈福的传说,而赛龙舟也是从乾隆下江南途经海州古城,古城人划小船护送演变而来的。坚持挂艾草和菖蒲的习俗,在中老年人群体还是比较多的,这几年划龙舟的比赛在各地也得到较好的开展。

由于传统活动载体少、影响范围小,导致很多人觉得传统节日的氛围变得寡淡。不过近年来,不少社区、学校纷纷从身边人、从孩子做起,开展了系列的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活动,就是一个很好的现象。比如今年的端午节,很多社区、幼儿园等通过亲子包粽子、制作端午香囊等活动,带着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。相信通过一代代人的传承延续,传统文化的魅力定能不断绽放。


手机扫一扫查看当前页面